前幾天看新聞,發現社會上存在著越來越多尼特族,他們拒絕獨立,無法對自己負責,選擇留在原生家庭,吃住靠父母。
家有「尼特族」孩子,父母親該怎麼辦?東海大學社工系主任彭懷真建議家長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做家事習慣,讓他們學會獨立與負責。
責任感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,深深影響他們的學習態度和人際關係,要如何訓練孩子呢?不妨由簡單的生活小事開始,如:整理房間、收拾碗筷、折疊衣服等,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。此外,孩子上學時,常忘東忘西,父母心疼孩子被處罰,對子女無微不至的呵護,最終只會讓他們成為永遠長不大的孩子。
如果父母想要孩子有責任感,就必須訂定一些固定的原則,告訴孩子如果沒有達到什麼樣的目標,就必須自己承擔什麼樣的後果,讓孩子慢慢學著負責任。
責任感不是只出現在課本中、教條或簡單的故事中,而是要在生活中實行的好特質。如要讓孩子知道負責任的意義,父母親應該知道何時該支持,何時該放手,才能讓孩子真正的成長。
舉例來說,起床上學是很多家庭的困擾,孩子賴床遲到,反倒怪父母沒有叫自己起床,此時,要讓孩子知道在什麼情形下,父母會幫忙,什麼情況下,必須自己承擔晚起的責任。
父母如果希望孩子能建立責任感,做事不拖泥帶水,首先要注意孩子的速率特性,幫助孩子建立適當的時間表,彼此良性互動,相互配合,相關的難題就能逐步解決,建立起家庭作息的次序和規律。
責任和獨立有很大的關係,一個能夠獨立思考、判斷、分析的人,通常是一個責任感很強的人。責任感強的孩子,往往能夠獨立思考、判斷以及分析,願意為自己的路負責,他們會把自己的人生看為自己的問題,讀書考試並非為了應付父母的期望,反而視為自己當盡的本分。一個願意承擔責任的人,自然會有好的品格和個人素質伴隨,如正直善良、自我節制、積極投入等,可預期的是,他們無論在人際關係、學習效率也會較佳,即使面對問題,也會努力找出解決方法,而非逃避,所以要從小教導孩子,將此觀念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,無形中責任感便慢慢建立起來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