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逢假日,搭著捷運探索台北城,才發現從小長大的地方,竟藏有許多我所未知的文化記憶。
從西門站4號出口,沿著衡陽路漫遊,會先看到台北舊城西門-寶成門舊址紀念石碑。再往前走至兆豐銀行,轉進延平南路,就是中山堂。
回顧歷史,中山堂經歷三個世紀,四個不同時期。
清代時期-布政使司衙門
1889年(光緒15年),清廷在今中山堂所在地,建成了布政使司衙門。這是當時朝廷在台的最高治理機關,供二品大官布政使司辦公使用。
台灣民主國-臨時總統府
1895年(光緒年間),日本依馬關條約取得台灣,當時的臨時總統府,就設在布政使司衙門。
日治前期:總督府
1895年,日本人在此舉行始政儀式,宣告接收台灣,同時也以此做為總督府,直到1919年,新建的總督府落成,才搬遷過去。
日治後期-台北公會堂
1932年,日本人為慶祝裕仁天皇登基,拆除布政使司衙門,在原址興建台北公會堂。整個工程歷時4年,主體建築極具特色,包括阿拉伯建築風格的弧形拱門、琉璃瓦、閩南式的陶瓦,以及希臘三角形山牆,呈現東西方兼容並蓄的建築風格。
中華民國-中山堂
1945年,日本戰敗,其後更名為「中山堂」,1992年被列為二級古蹟。
從正門口走進中山堂,左右兩邊各設一個淨足池,早期民眾入內之前,都要先清洗腳底污泥,才能踏入昔日的帝國禁地。進入後,映入眼簾的是中正廳,裡頭擺放全世界僅有3套戰國時代的古樂器「曾侯乙編鐘」。
沿著樓梯走上二樓,就是堡壘廳,過去是蔣宋美齡的私人休憩的廂房,2004年才改為堡壘咖啡,1960年代,老蔣總統、夫人曾站在露台上接受萬民擁戴,這裡也是過去國家元首接待外賓、舉行國宴的地方,廳裡的裝潢及傢俱華麗氣派,裡頭也有李昂等名人來此用餐的簽名。這裡的餐點極具特色,坐在這裡享用美食,仰望一下這幢歷史輝煌的建築,就像坐上時光機器,回到那個未曾參與的歷史時代。
再向上到3樓,是雅致的台北書院,開設許多茶藝課程,也提供中式茶飲與茶食。
走到4樓,就是今日的目的地-蔡明亮咖啡走廊,原為台北市立國樂團排練室,2011年才對外開放,並改為蔡明亮咖啡走廊。挑高明亮的空間裡,日式建築上下開啟的木造窗邊,置放一排火車廂內的座椅;角落處陳列著質樸的籐椅、手工沙發,裡頭擺有許多古早味的「梳妝台」,假日午後時光,坐在裡面,喝著濃郁咖啡,看著新舊交替的空間布置,感受濃濃的藝文氛圍,讓我感到寧靜與愜意。
此外,廣場上的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紀念碑,建於1999年,碑上以日本人接管台灣的1895年為起點,每年一刻痕,駐立在此,更具歷史意義。
中山堂外是喧囂西門鬧區和站前商圈,若想避開人潮,這裡絕對是最佳去處。
(蔡明亮咖啡走廊室內一角)
(蔡明亮咖啡走廊室內一角)
(蔡明亮咖啡走廊室內一角)
(蔡明亮咖啡走廊室內一角)
(蔡明亮咖啡走廊室內一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