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《飢餓遊戲》,是在2012年的台北國際書展,朋友說,它的劇情和《野蠻遊戲》雷同,看了電影後,果然是部令人激賞的好片,全片的懸疑因故事中對道德困境的探索精神而更顯精彩,將書中文字轉化為電影畫面,讓我對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欽佩不已。
飢餓遊戲(The Hunger Games)共三集,是美國小說家蘇珊·柯林斯(Suzanne Collins)的青少年冒險科幻小說。成成首部曲《飢餓遊戲》(The Hunger Games)、二部曲《星火燎原》(Catching Fire)與三部曲《自由幻夢》(Mockingjay)。電影會成功,絕大部份也拜書市廣大書迷的支持,每一部都登上紐約時報、美國今日報、華爾街日報、出版人週刊等全美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,售出26種語言版權,在38個國家發行,三部曲光美國版,印量已逾五百萬冊,從首部曲問世以來,連續在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上已一百多週。
故事背景設定在大災難後的北美洲,一個自廢墟建立起的國家「施惠國」之中,為了懲罰發動叛亂的各行政區,都城要求所有行政區每年都必須派出一對少年少女「貢品」到競技場參加「飢餓遊戲」,同時透過電視轉播播出「貢品」們的比賽過程,藉以打擊行政區的反抗意識。遊戲沒有任何規則,是一場至死方休的決鬥,惟有求生存,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。
十六歲的凱妮絲,自願代替在「抽籤日」被抽中的妹妹參加「飢餓遊戲」時,就已抱著赴死的決心。第七十四屆遊戲第十二區的貢品-凱妮絲與比德,兩人是真的相愛,還是為求生存,而演出悲劇戀人的戲碼呢?與比德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生死關卡,比德在瀕死邊緣對凱妮絲的愛情告白,讓她陷入兩難,凱妮絲愛的是家鄉的青梅竹馬-蓋爾,還是愛著生死與共的戰友比德呢?為了求生存,她會選擇贏得比賽,還是犧牲自己呢?
最後,愛情戲碼總是賺人熱淚,法理之外不外乎人情,凱妮絲與比德選擇當未來版的羅蜜歐與茱莉葉,用毒莓果自殺,千鈞一髮,大會改變遊戲規則,兩人都成為唯一一次的勝利者。
無奈的是,當凱妮絲發現愛上比德時,真心愛著凱妮絲的他,發現凱妮絲為了生存,兩人的愛情只是一場空,絕望的他,選擇轉身離開。
本書好看的地方,在於奇幻冒險的故事,摻雜悲劇愛情,女主角面臨重重抉擇時,她是如何權衡生存、人性、生命與愛,令我想到米蘭.昆德拉的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》,愛情與生命孰輕孰重呢?
留言列表